|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判断发烧程度可通过观察皮肤发烫、面色潮红、寒战、呼吸加快等体征,结合触摸额头或颈后温度粗略评估。
1、皮肤触诊:用手背触摸额头或颈后,若明显发烫且干燥,可能体温超过38℃;家长需注意孩子哭闹时皮肤温度可能偏高,建议多次触摸对比。
2、面色观察:面部潮红伴嘴唇干燥多为低热,若出现苍白或发绀可能提示高热;家长发现孩子异常面色应尽快测量腋温确认。
3、寒战表现:畏寒发抖常见于体温上升期,伴随肌肉颤抖可能已达38.5℃以上,此时建议家长用薄毯包裹避免着凉。
4、呼吸频率:体温每升高1℃呼吸增快约4次/分,儿童呼吸超过40次/分或成人超过24次/分需警惕高热可能。
出现嗜睡、抽搐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日常可备用退热贴等物理降温用品,但准确测温仍需依靠体温计。
大人又拉又吐还发烧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型感冒、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药物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1、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病毒或细菌感染,表现为呕吐腹泻伴低热。治疗需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洛哌丁胺等药物。
2、食物中毒食用变质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出现剧烈呕吐腹泻伴发热。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必要时静脉补液,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小檗碱、颠茄片、双歧杆菌等药物。
3、胃肠型感冒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胃肠道症状合并低烧,具有自限性。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呕吐可用多潘立酮片。
4、细菌性痢疾志贺菌感染导致脓血便、里急后重伴高热。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医生可能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黄连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发病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易消化食物,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脱水表现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