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骨伤科

股骨颈骨折的保守治疗

|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股骨颈骨折的保守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屠辉辉
屠辉辉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院 主治医师
股骨颈骨折的保守治疗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固定、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等方式进行,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股骨颈骨折后,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负重活动,以减少骨折部位的进一步损伤。卧床期间需注意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可通过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等方式护理。
2、牵引固定:对于部分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的方式固定骨折部位,帮助骨折端复位并保持稳定。牵引期间需定期调整牵引重量,避免过度牵引导致软组织损伤。
3、药物治疗:保守治疗期间可使用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400mg,每日2次、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钙剂碳酸钙片,600mg,每日1次和维生素D骨化三醇软胶囊,0.25μg,每日1次辅助治疗。
4、功能锻炼:在骨折稳定后,可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
5、康复护理:保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注意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促进骨折愈合。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过早下地活动。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同时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痛风石有什么特点

痛风石是痛风患者关节及周围组织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形成的结节,典型特点为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可移动性差、伴随红肿热痛及破溃后排出白色糊状物。

痛风石多发生于未经规范治疗的慢性痛风患者,常见于耳廓、手指、足趾、肘关节等部位。早期表现为皮下可触及的硬结,体积较小且无痛感,随着尿酸盐持续沉积逐渐增大至数厘米,表面皮肤变薄发亮呈黄白色。急性发作期结节周围出现明显红肿热痛,触碰时有砂砾样摩擦感。长期存在的痛风石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严重者皮肤破溃形成慢性瘘管,排出石灰样物质且难以愈合。部分患者痛风石可压迫神经或血管,引发麻木、刺痛或局部缺血症状。

痛风石的形成与血尿酸水平长期超过饱和浓度直接相关,当血尿酸超过420μmol/L且持续5年以上时,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痛风石。体积较大的痛风石需通过体格检查结合双能CT或超声确诊,其特征性表现为尿酸盐结晶的"双轨征"影像学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痛风石并非单纯的局部问题,其存在往往提示全身多系统尿酸盐沉积,可能合并肾结石、尿酸性肾病等并发症。

预防痛风石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血尿酸水平,建议痛风患者将血尿酸长期维持在300μmol/L以下。已形成的痛风石在规范降尿酸治疗后可逐渐缩小,体积超过1.5厘米或影响关节功能的痛风石可考虑手术切除。日常需避免高嘌呤饮食、关节外伤和剧烈温度变化,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