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早产儿该怎么照顾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早产儿该怎么照顾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早产儿可通过保持适宜温度、科学喂养、预防感染、定期随访、监测生长发育等方式照顾。早产儿通常由母体因素、胎盘因素、胎儿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适宜温度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需维持中性温度环境以减少能量消耗。使用暖箱或辐射台时,温度设定在32-34℃,湿度保持在55%-65%。居家护理时可采取袋鼠式护理,即母婴接触保暖,避免包裹过厚导致过热。体温应维持在36.5-37.5℃之间,每日监测4-6次。

2、科学喂养

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含抗体和营养素更易吸收。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用鼻胃管或滴管喂养,按需调整奶量。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需添加母乳强化剂,喂养时保持半卧位防呛咳。每2-3小时喂养一次,观察腹胀、呕吐等不耐受表现。

3、预防感染

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接触前需严格洗手消毒。避免探视人员过多,奶具每日煮沸15分钟。皮肤护理用温水清洁,脐部用75%酒精消毒至脱痂。出现皮肤脓疱、体温波动等感染征兆时需及时就医。

4、定期随访

出院后每周测量体重,每月评估身长头围。矫正月龄6个月内每1-2个月进行神经行为测评,监测脑发育。眼底筛查需在矫正月龄4-6周开始,贫血筛查在出生后2-3个月进行。发现发育迟缓需早期干预训练。

5、监测生长发育

使用矫正月龄至2岁评估发育水平,记录大运动、精细动作等里程碑。补充维生素D 800-1000IU/日,铁剂2-4mg/kg/日至矫正1岁。睡眠时保持仰卧位,每日清醒时进行俯卧训练。接种疫苗按实际出生年龄进行,避免遗漏。

早产儿护理需特别注意维持体温稳定,喂养时观察耐受情况,所有用品单独消毒处理。每日记录进食量、大小便次数,睡眠时避免物品遮挡口鼻。矫正月龄12个月内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定期进行听力视力筛查。发现呼吸暂停、喂养困难、活动减少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进行营养评估和发育监测,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怎么做才会多奶水

多奶水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哺乳频率、保持良好情绪、适当按摩和补充水分等方式促进。多奶水通常由营养摄入不足、哺乳频率低、情绪压力大、乳腺不通畅和水分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鲫鱼汤、猪蹄汤和豆浆,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乳汁质量。 2、增加哺乳频率:频繁哺乳可以刺激乳腺分泌更多乳汁。建议每天哺乳8-12次,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确保宝宝充分吸吮。 3、保持良好情绪:情绪波动会影响催乳素的分泌,导致乳汁减少。通过听音乐、做瑜伽或与家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4、适当按摩:乳房按摩可以促进乳腺通畅,增加乳汁分泌。使用温热的毛巾敷在乳房上,轻轻按摩乳房周围,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 5、补充水分:乳汁的主要成分是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乳汁分泌至关重要。建议每天饮用2000-3000毫升的水,可以选择温水、牛奶或果汁等。 日常饮食中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坚果,有助于提高乳汁质量。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乳汁分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乳汁分泌的稳定。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