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尿酸偏低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尿酸偏低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毕叶
毕叶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尿酸偏低可能由遗传因素、营养不良、药物影响、肾脏疾病等原因引起,长期偏低可能增加贫血、神经系统损伤等风险。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尿酸合成减少,可能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可适量补充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豆类、动物肝脏。

2、营养不良:

长期低蛋白饮食或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尿酸生成。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鱼类、瘦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片。

3、药物影响:

别嘌醇、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过量使用会导致尿酸过度排泄。出现乏力症状时应复查尿酸水平,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开具碳酸氢钠片。

4、肾脏疾病:

肾小管功能障碍或范可尼综合征会导致尿酸重吸收异常,常伴随多尿、电解质紊乱。需完善尿常规检查,临床常用枸橼酸钾颗粒纠正代谢异常。

尿酸值持续低于120μmol/L时建议就医排查病因,日常避免过度限制嘌呤食物摄入,规律监测血尿酸水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发烧全身发冷发抖呕吐怎么回事

发烧伴随全身发冷、发抖、呕吐可能由受凉、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1、受凉

寒冷刺激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表现为寒战、体温升高。建议增加衣物保暖,饮用温热水,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退热药物。

2、胃肠型感冒

病毒感染胃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多与柯萨奇病毒、轮状病毒有关,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泻。需补充电解质溶液,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药物。

3、急性胃肠炎

细菌或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导致呕吐、发热,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治疗需禁食4-6小时,后期逐步恢复饮食,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等药物。

4、脑膜炎

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颅内高压,典型表现为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需紧急就医进行脑脊液检查,治疗包括静脉注射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物。

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淡盐水和维生素,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