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没有医用酒精时,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煮沸法、紫外线照射、日光暴晒等方法替代。消毒效果受物品材质、病原体类型、作用时间等因素影响。
1、含氯消毒剂:稀释后的84消毒液可有效灭活细菌病毒,适用于硬质表面消毒,使用后需用清水擦拭避免腐蚀。
2、煮沸法:耐高温物品煮沸15分钟以上可杀灭多数病原体,适用于餐具、织物等,金属物品需注意防锈。
3、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可破坏微生物DNA,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需注意避免直视光源。
4、日光暴晒:将物品置于阳光下暴晒6小时以上,利用紫外线和高温干燥作用消毒,适用于被褥、书籍等不耐湿物品。
日常消毒后建议开窗通风,定期更换抹布等清洁工具,接触污染物品后及时用肥皂流水洗手。
坏疽性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腹腔引流、术后护理等方式治疗。
1、阑尾管腔阻塞粪石、淋巴滤泡增生或异物可能导致阑尾管腔阻塞,引发局部缺血坏死。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剧痛伴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2、细菌感染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侵入阑尾壁导致化脓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组织坏死。典型症状包括反跳痛和白细胞升高。需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广谱抗生素。
3、血液循环障碍阑尾系膜扭转或血管栓塞会导致供血不足,加速组织坏疽进程。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及肠麻痹症状。紧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4、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快速进展的坏疽性改变。需在血糖控制基础上进行开放性手术清创,术后加强切口护理。
术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恢复低纤维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