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8次阅读
尾骨凹陷可能由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性损伤、骶尾部囊肿或隐性脊柱裂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 先天发育异常骶尾骨融合不全可能导致尾骨凹陷,通常无不适症状,无需特殊治疗,若伴随疼痛可考虑物理治疗。
2. 外伤性损伤跌倒撞击等外力作用可致尾骨骨折或脱位,表现为局部凹陷伴压痛,需通过X线确诊,轻者卧床休息,重者需手法复位。
3. 骶尾部囊肿藏毛囊肿或表皮样囊肿可能压迫尾骨形成凹陷,常伴红肿渗液,确诊后需手术切除,可选用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4. 隐性脊柱裂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可能累及尾骨,凹陷处可伴毛发增生或皮肤色素沉着,需MRI检查评估,严重者需神经外科干预。
发现尾骨凹陷应避免久坐压迫,观察是否伴随排便异常或下肢感觉障碍,及时骨科或神经外科就诊排查病因。
腰椎第一节压缩性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复位等方式治疗。外伤性压缩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重物砸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等原因引起。
1、卧床制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6-8周,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翻身或坐起加重椎体变形。可配合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
2、支具固定疼痛缓解后佩戴定制胸腰骶支具3-4个月,限制脊柱前屈和旋转活动。支具需每日佩戴20小时以上,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等镇痛药,配合阿仑膦酸钠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可能与椎体骨密度降低、外伤能量吸收异常有关,常伴腰部活动受限、叩击痛等症状。
4、手术复位椎体压缩超过50%或合并神经损伤时,需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手术适应证与椎管占位程度、脊柱稳定性破坏有关,多伴随下肢感觉异常、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康复期需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逐步进行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腰背肌功能锻炼,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