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胃病发作时可通过调整饮食、局部热敷、药物治疗、改变体位等方式缓解不适。胃病通常由饮食不当、精神压力、胃炎、胃溃疡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避免辛辣刺激或油腻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适当饮用温水帮助稀释胃酸。
2、局部热敷用温热毛巾敷于上腹部,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放松胃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等药物。铝碳酸镁中和胃酸,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缓解胃黏膜损伤。
4、改变体位采取半卧位或左侧卧姿势,减少胃酸反流。避免饭后立即平躺,保持上身抬高30度左右更有利于胃部放松。
胃病发作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常会出现排气困难,但部分情况下可能伴随异常排气。该病主要因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蠕动障碍,表现为腹胀、便秘与排气异常。
1. 病理机制肠道神经节缺如使病变肠段持续痉挛,近端肠管扩张积气,气体难以通过狭窄段,多数患儿表现为排气减少。
2. 异常排气当合并肠道菌群失调或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腐败性气体增多,表现为恶臭排气,此时需警惕小肠结肠炎风险。
3. 伴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出生后48小时未排胎便、进行性腹胀、呕吐,肛门指检可有爆破样排气排便。
4. 处理原则确诊需依靠钡剂灌肠和直肠活检,轻度病例可采用扩肛和灌肠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排便排气情况,喂养时选择低渣配方奶,发现腹胀加剧或发热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