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儿童呕吐后需重点关注脱水预防、饮食调整、体位管理和病因观察,家长需及时清理口腔并记录呕吐特征。
1、补水防脱水家长需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重复,观察尿量是否减少或嘴唇干燥等脱水表现。
2、渐进式进食呕吐缓解后2小时可尝试米汤、苹果泥等低脂低渣食物,6-8小时后逐步过渡到面条、馒头等易消化主食,避免奶制品和甜食24小时。
3、侧卧防误吸婴幼儿呕吐后应保持侧卧位,家长需及时清理口腔残留物,睡眠时垫高上半身30度,避免呕吐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
4、症状监测家长需记录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若出现胆汁样呕吐、持续腹痛或精神萎靡,应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脑膜炎等急重症。
呕吐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可适当补充锌制剂帮助肠黏膜修复,持续呕吐超过8小时或出现血性呕吐物需急诊处理。
新生儿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过敏反应、耐药性增加、肝肾损伤等。抗生素治疗需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
1、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可能破坏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腹泻、腹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调节菌群。
2、过敏反应部分新生儿可能对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3、耐药性增加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影响后续治疗效果。应严格按疗程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肝肾损伤某些抗生素可能对新生儿未发育完全的肝肾造成负担,需监测肝肾功能。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新生儿使用抗生素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反应,定期复查,保持喂养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