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氨气中毒的症状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氨气中毒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郑志峰
郑志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氨对人体的毒性与氨浓度及接触时间有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氨气后表现为流泪、咽痛、咳嗽、咳痰等反应。而高浓度氨会引起组织蛋白变性等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的严重的烧伤,造成整个黏膜的损害。高浓度氨中毒会出现频繁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伴有呼吸困难、胸闷、胸痛。个别患者会出现喉头水肿或恶心呕吐等表现。大量氨气吸收入血后会使血氨浓度增高,造成中枢神经性的损伤,有先兴奋后麻痹表现。病人开始会有谵妄,后来出现昏迷,最终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经常中暑是什么原因

经常中暑可能由环境因素、身体状态、生活习惯、疾病影响、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中暑可通过调整环境、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防护、治疗相关疾病、合理用药等方式预防和治疗。 1、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的环境是中暑的主要原因。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或密闭高温环境中,身体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建议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选择阴凉通风处活动,使用遮阳伞或帽子防晒。 2、身体状态:体质虚弱、脱水或疲劳状态下,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更容易中暑。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入高温环境,适当休息有助于预防中暑。 3、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会降低身体的耐热能力。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中暑风险。 4、疾病影响:某些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增加中暑的可能性。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有助于降低中暑风险。 5、药物作用:部分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影响身体的水分代谢或体温调节,增加中暑风险。服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预防中暑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高温时段外出,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运动时选择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的时段,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入高温环境。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