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是什么病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是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腹腔肠系膜淋巴结正常情况下可以存在,并不是病变的表现。淋巴节一般存在于身体多处,尤其是在血管周围,是一种免疫器官。但存在体内某些疾病后,甚至包括淋巴结本身的病变,可以引起相应淋巴结肿大、疼痛等反应。
如果腹腔肠系膜淋巴结造成有炎症表现,则患者会有发热、腹痛等症状,是一种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存在于儿童。这种症状出现后,诊断明确,多考虑为患者存在有病毒感染,需要查找病因,明确后需要进行抗病毒等其他治疗。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十二指肠有息肉怎么办

十二指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术、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调整饮食、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十二指肠息肉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遗传因素、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是处理十二指肠息肉的常用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息肉。通过内镜可以直接观察息肉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并采用电切、套扎或黏膜剥离等方式切除。术后需要禁食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或穿孔。内镜下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存在复发风险,需定期复查。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炎症性息肉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并保护黏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定期随访

对于体积较小、生长缓慢的良性息肉,可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策略。通过胃镜和影像学检查监测息肉的变化,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随访期间如发现息肉增大、形态改变或出现出血等情况,需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定期随访能有效评估病情进展,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4、调整饮食

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预防息肉复发或进展。建议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腌制及过烫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摄入,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和浓茶饮用。规律进食,避免胃酸分泌紊乱对十二指肠黏膜的刺激。

5、手术治疗

对于直径较大、疑似恶变或内镜切除困难的息肉,可能需外科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术、肠段切除术等,具体根据息肉性质和位置决定。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并配合营养支持促进恢复。手术治疗创伤较大,通常作为其他方法无效时的选择。

十二指肠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等。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如出现腹痛加重、黑便、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监测息肉变化,早期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