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儿童。水痘的发病原因主要有病毒初次感染、免疫力低下、密切接触传染源、未接种疫苗、遗传易感性等因素。
1、病毒初次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后,在局部淋巴结增殖,随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扩散至皮肤和黏膜引起特征性水疱疹。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复发为带状疱疹。
2、免疫力低下
免疫功能不全者如白血病患儿、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类人群发病后皮疹更密集,可能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肺炎、脑炎等并发症。
3、密切接触传染源
与水痘患者同处密闭空间或直接接触疱疹液均可导致传播。病毒在出疹前1-2天至皮疹结痂期间均具有传染性,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发生暴发流行。
4、未接种疫苗
水痘减毒活疫苗可产生持久免疫力。未接种者缺乏特异性抗体保护,接触病毒后发病率超过90%。我国已将水痘疫苗纳入部分省市免疫规划,接种后突破性感染症状较轻。
5、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存在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易感。有家族聚集发病倾向的儿童,感染后病毒载量往往较高,病程可能延长。
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剪短指甲防止继发感染。发热期需卧床休息,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水分。接触者可在暴露后3-5天内应急接种疫苗,免疫缺陷者需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预防。痊愈后需注意观察有无持续头痛、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表现,及时就医处理。
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主要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手术指征包括长期鼻塞影响呼吸、反复中耳炎、睡眠呼吸暂停、颌面部发育异常或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当肥大的腺样体阻塞后鼻孔超过三分之二时,可能引起持续性鼻塞和张口呼吸。这类患儿夜间常出现打鼾、睡眠不安,严重时可能发生呼吸暂停。长期缺氧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部分患儿因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出现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短厚、下颌后缩、牙齿排列不齐。对于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腺样体肥大会妨碍咽鼓管功能,导致听力下降。当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生活质量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也是重要手术指征。经过3-6个月的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等,若症状无明显改善应考虑手术。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如慢性鼻窦炎、反复急性中耳炎发作的患儿,手术干预更为必要。但需注意,3岁以下儿童若无严重并发症可暂缓手术,因腺样体在6-7岁后会逐渐萎缩。手术前需完善鼻咽部CT或内镜检查,评估腺样体大小及周围结构关系。
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方法,术后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剧烈运动1-2周。饮食上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伤口。家长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发热等异常情况,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冒,减少呼吸道感染概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湿度,这些措施有助于术后恢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