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主要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排便后症状缓解、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通常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失调、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刺激等因素有关。
1、反复发作的腹痛
腹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多位于下腹部,呈痉挛性或钝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排便后常缓解。疼痛程度可从轻度不适到剧烈绞痛,通常不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腹痛可能与肠道平滑肌异常收缩、内脏神经敏感度增高有关,部分患者存在脑-肠轴调控紊乱。
2、排便习惯改变
患者可表现为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排便异常。腹泻型患者每日排便超过3次,粪便呈稀水样;便秘型患者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混合型两者交替出现。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常见,但粪便中不应出现脓血或大量黏液。
3、腹胀
超过80%患者存在腹胀感,下午和晚间加重,可能伴随腹部膨隆。这与肠道气体产生过多、传输障碍有关,部分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腹胀程度与实际肠道积气量往往不成正比,提示存在中枢感觉放大现象。
4、排便后症状缓解
腹痛或腹胀通常在排便后显著减轻,这是区别于器质性病变的重要特征。症状缓解可能与肠道压力释放、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调节有关。但部分便秘型患者排便后可能出现短暂腹痛加重。
5、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
诊断需满足症状反复发作且每周至少1天出现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症状往往因压力、饮食不当诱发,女性月经期可能加重。病程中症状可自发缓解或加重,但总体不会进行性恶化。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摄入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限制高脂肪、辛辣刺激食物。建议记录饮食日志识别诱发食物,适当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规律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心理疏导对缓解症状有重要作用。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