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口腔科

拔牙后脸肿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拔牙后脸肿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天奇
张天奇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拔牙后脸肿可能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干槽症、过敏反应或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药物镇痛、抗生素治疗、创口护理或就医清创等方式缓解。

1、手术创伤

拔牙过程中器械对软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可能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并引发肿胀。通常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出现的轻度肿胀,伴随轻微疼痛。建议使用冰袋间歇冷敷患侧脸颊,每次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避免用力漱口或触碰创口,防止血凝块脱落。

2、炎症反应

机体对手术创伤的生理性应答可能引发局部组织液渗出,导致肿胀持续2-3天。可能伴随低热和咀嚼受限。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睡眠时垫高枕头有助于减轻面部水肿。

3、干槽症

血凝块脱落导致的牙槽骨暴露可能引发剧烈疼痛和明显肿胀,多发生在术后3-5天。创口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伴有腐臭味。需及时就医进行牙槽窝清创,局部填塞碘仿纱条,必要时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4、过敏反应

对麻醉药物或术后用药的过敏可能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迅速发展的弥漫性肿胀,可能伴随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紧急就医处理。医生可能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严重时需肾上腺素抢救。

5、细菌感染

术后护理不当或免疫力低下可能诱发蜂窝组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加剧、张口受限及淋巴结肿大。需进行脓液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配合生理盐水冲洗。若形成脓肿需切开引流,避免感染扩散至颌间间隙。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轻柔清洁口腔。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一周内禁止吸烟饮酒,减少剧烈运动。若肿胀持续加重、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复诊。恢复期间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用手按压肿胀部位,有助于促进组织修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蛀牙有什么表现

蛀牙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黑褐色斑点或龋洞,伴随冷热刺激痛、食物嵌塞痛或自发痛。蛀牙的发展过程可分为牙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髓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症状存在差异。

1、牙釉质龋

早期蛀牙仅累及牙釉质层,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点,质地粗糙。患者通常无自觉疼痛,但可能对冷热酸甜敏感。此时牙釉质表层出现脱矿现象,若及时干预可逆转。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有助于再矿化,专业涂氟治疗能强化釉质结构。

2、牙本质龋

龋坏突破釉质层后,牙齿出现明显黑褐色龋洞,进食时易发生食物嵌塞。冷热刺激可引发短暂尖锐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消失。龋洞边缘常呈不规则状,探诊时有软腐质。此阶段需清除腐质后进行树脂充填,深龋近髓时需使用氢氧化钙垫底保护牙髓。

3、牙髓炎

龋坏侵蚀至牙髓腔时出现自发性跳痛,夜间加重,冷热刺激延长疼痛时间。患牙可有轻微叩痛,部分患者出现放射性头痛。急性牙髓炎需开髓减压,慢性牙髓炎可行根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樟脑酚棉球、甲醛甲酚溶液等根管消毒剂,以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辅助抗感染。

4、继发症状

未治疗的蛀牙可能导致牙冠大面积缺损、牙根尖周炎或间隙感染。患牙周围牙龈红肿,严重时出现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根尖周炎需配合使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控制炎症,间隙感染需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注射液。

5、特殊表现

儿童奶瓶龋好发于上颌乳前牙唇面,呈环状缺损。老年人根面龋常发生在牙颈部,呈浅碟状。孕妇妊娠期龋病进展较快,可能与激素变化有关。这类人群需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局部涂擦,并定期进行专业检查。

建议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频率,餐后及时漱口。每6-12个月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损及时处理。已发生龋坏的牙齿应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防止牙体折裂。出现持续性牙痛或牙龈肿胀时需立即就医,避免炎症扩散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