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结石卡在输尿管下段可能引起肾绞痛、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及肾功能损害,常见于肾结石移动至输尿管下段受阻。
1、肾绞痛结石阻塞输尿管可导致肾盂压力骤增,引发突发性腰部或下腹剧痛,疼痛可能放射至会阴部,需使用解痉药如硫酸阿托品、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缓解症状。
2、排尿异常结石刺激输尿管黏膜可能导致尿频、尿急、血尿,部分患者出现排尿中断现象,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石,必要时采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松弛输尿管平滑肌。
3、尿路感染结石滞留易滋生细菌,引发发热、脓尿等症状,需进行尿培养后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或磷霉素治疗,严重者需留置双J管引流。
4、肾功能损伤长期梗阻可能导致肾积水及肾功能减退,需通过超声评估积水程度,必要时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解除梗阻。
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突发剧烈腰痛或发热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肾损伤。
输尿管结石排出时通常能看到结石颗粒,其外观多为黄褐色或灰白色,形状不规则,大小从沙粒状到数毫米不等。结石能否肉眼可见主要与结石成分、体积、表面光滑度以及尿液冲刷程度有关。
1、体积因素直径超过3毫米的结石更易被肉眼观察到,微小结石可能随尿液混浊排出而不易辨识。
2、成分特征草酸钙结石表面粗糙易残留尿渍,显深色;尿酸结石则呈光滑的橙红色,需注意与血块区分。
3、伴随症状结石排出时可能出现突发性腰痛缓解、尿道刺痛或肉眼血尿,这些症状可辅助判断结石是否排出。
4、观察方法使用滤尿器收集尿液可提高检出率,尤其适用于磷酸铵镁等易碎结石的颗粒收集。
建议结石排出后保留标本进行成分分析,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