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6次阅读
宫内积血可能由先兆流产、胎盘早剥、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1、先兆流产
妊娠早期胚胎着床不稳定可能导致蜕膜出血,血液积聚在宫腔形成暗区。常见症状为阴道少量流血伴下腹隐痛,超声显示宫腔内无回声区。可遵医嘱使用黄体酮胶囊、地屈孕酮片等药物保胎,必要时卧床休息。
2、胎盘早剥
妊娠中晚期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时,血液渗入宫腔形成积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阴道流血,超声可见胎盘后血肿。需立即住院治疗,严重时需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3、子宫肌瘤
黏膜下肌瘤压迫子宫内膜或影响子宫收缩时,可能引起宫腔积血。患者多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症状,超声可见肌瘤结节及宫腔液性暗区。可考虑使用米非司酮片缩小肌瘤,或行宫腔镜肌瘤切除术。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形成腺肌症时,经期子宫收缩不良易致经血滞留。表现为进行性痛经、经期延长,超声显示子宫均匀增大伴宫腔积液。可选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
5、凝血功能障碍
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疾病导致凝血异常时,可能引发宫腔自发性出血。患者多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全身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指标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或血小板。
出现阴道异常流血或腹痛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更换棉质内裤,饮食注意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血吸收情况,妊娠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和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