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手足口病抓破后需及时消毒处理并预防感染,可通过清洁伤口、外用药物、观察症状、避免抓挠、就医评估等方式干预。手足口病皮疹破损可能由病毒扩散、继发细菌感染、皮肤屏障破坏、免疫反应加剧、搔抓行为等因素引起。
1、清洁伤口
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溶液轻柔冲洗破损皮疹,清除表面分泌物和病毒颗粒。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儿童可配合使用儿童专用消毒棉片。清洁后保持创面干燥,每日重复进行2-3次直至结痂。手足口病疱疹液含有传染性病毒,家长需在处理时佩戴手套。
2、外用药物
遵医嘱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或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抑制病毒复制。较大创面可覆盖无菌纱布,瘙痒明显时短期应用炉甘石洗剂。禁止自行涂抹含激素药膏,家长需注意儿童可能撕扯敷料,必要时使用网状弹力绷带固定。
3、观察症状
监测破损处是否出现红肿扩大、脓性分泌物、发热加重等感染征象。手足口病继发链球菌感染时可表现为蜂窝织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形成脓疱疮。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手掌、足底、口腔等部位有无新发皮损。
4、避免抓挠
给儿童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衣物选择全棉材质减少摩擦。瘙痒剧烈时可冷敷处理,室温维持22-24℃避免出汗刺激。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导致无意识抓挠,家长需加强看护。
5、就医评估
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时需急诊处理。皮肤大面积溃烂可能需细菌培养指导用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发生败血症。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利巴韦林气雾剂或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
保持患儿衣物床单每日高温消毒,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口腔刺激。恢复期可补充乳铁蛋白粉增强免疫力,但需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不良反应。皮疹结痂后仍有病毒脱落,隔离期应持续至所有痂皮完全脱落,期间避免接触孕妇和婴幼儿。家长接触患儿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玩具餐具应单独煮沸消毒。
手足口病的疱疹可能会长在嘴唇上。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典型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少数情况下疱疹可出现在嘴唇、臀部等部位。
手足口病的口腔疱疹多出现在舌、颊黏膜、硬腭等处,部分患者疱疹可能蔓延至嘴唇及周围皮肤。这些疱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疹,随后发展为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常伴有疼痛感,可能影响进食。嘴唇疱疹的形态与其他部位相似,但因嘴唇皮肤较薄,可能更易破溃。
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嘴唇疱疹密集融合的情况,多伴随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全身症状。这类情况需警惕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应立即就医。普通病例的嘴唇疱疹通常1周左右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做好口腔清洁。若嘴唇疱疹破溃,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局部涂抹,帮助创面修复。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拒食、嗜睡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恢复期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对疱疹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