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踝关节手术后判断神经损伤主要通过观察感觉异常、运动功能减退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方式综合评估。
踝关节手术中神经损伤可能由术中牵拉、压迫或直接切断导致。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足背或足底皮肤麻木、刺痛感,严重时伴有肌肉无力、足下垂等症状。触诊可发现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痛觉减退或消失,肌力测试显示踝背屈或跖屈功能受限。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能客观反映神经传导功能异常,帮助定位损伤部位和程度。术后早期通过Tinel征检查可判断神经再生情况,即叩击神经走行区域出现放射样麻刺感提示神经正在修复。
若出现持续性疼痛伴烧灼感,可能提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需与普通神经损伤鉴别。部分患者术后数月仍存在感觉异常但无运动障碍,多为神经轻微牵拉伤所致,多数可自行恢复。对于完全性神经断裂伤,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判断是否需二次手术探查吻合。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可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概率,尤其适用于翻修手术或解剖变异患者。
术后应定期复查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避免长时间保持踝关节非生理体位。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开展,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后期逐步增加抗阻训练。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可能有助于神经修复,但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出现进行性肌萎缩或3个月无功能改善时,应及时进行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