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最近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1人回答 | 4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最近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兰军良
兰军良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s,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MDS治疗主要解决两大问题:骨髓衰竭及并发症、AML转化。就患者群体而言,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治疗宜个体化。根据MDS患者的预后积分,同时结合患者年龄、体能状况、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定,选择治疗方案。低危组MDS治疗包括成分血输注,造血因子治疗,免疫调节剂,表观遗传学药物治疗。低危组患者一般不推荐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年轻低危组患者能耐受高强度治疗,有望产生更好的效果/风险比和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淋巴细胞比率偏低是什么原因

淋巴细胞比率偏低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药物影响、放射线损伤等因素有关。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比率下降通常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或存在其他病理状态。

1、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细胞比率暂时性降低,例如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病毒感染初期,淋巴细胞可能被大量消耗或功能受抑制,导致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率下降。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缓解。

2、细菌感染

严重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可能造成淋巴细胞比率相对降低。败血症、肺炎等疾病状态下,机体优先动员中性粒细胞应对感染,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出现下降。这种情况需积极控制感染源,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3、免疫系统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影响淋巴细胞生成或功能,导致比率偏低。这类疾病常伴随特异性抗体阳性,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4、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注射液等可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造成比率下降。药物引起的淋巴细胞减少通常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5、放射线损伤

接受放射治疗或接触大剂量电离辐射可能直接损伤淋巴造血组织,导致淋巴细胞数量和比率下降。放射线可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影响淋巴细胞生成,这种情况需进行造血功能保护和支持治疗。

发现淋巴细胞比率偏低应结合其他检查指标综合判断,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有助于免疫系统恢复。长期异常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必要时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等进一步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针对性治疗。日常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害化学物质。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