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是评估踝关节屈伸、内外翻功能的重要检查方法,主要通过量角器测量背屈、跖屈、内翻、外翻角度完成。
踝关节背屈测量时,受试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伸直,足部放松。量角器固定臂平行于腓骨长轴,活动臂平行于第五跖骨,轴心位于外踝下方。正常背屈角度为10-20度。踝关节跖屈测量体位相同,量角器固定臂保持与腓骨平行,活动臂平行于足底,正常跖屈角度为30-50度。测量时需注意避免跟腱紧张或足部代偿动作影响结果。
踝关节内翻测量取坐位,膝关节屈曲90度,足部悬空。量角器固定臂垂直于地面,活动臂沿第一跖骨放置,轴心位于踝关节中点。正常内翻角度为20-30度。外翻测量方法相似,活动臂沿第五跖骨定位,正常外翻角度为5-15度。测量过程中需固定小腿防止旋转,若存在肿胀或疼痛可能影响活动范围。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建议由康复医师或物理治疗师进行操作,测量前应充分暴露踝部,去除鞋袜及紧绷衣物。长期踝关节活动受限者需排查骨关节炎、韧带损伤等病变,必要时配合肌力测试和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