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中暑衰竭时正确的处理措施主要有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补充电解质、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就医治疗。
1、脱离高温环境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射。若在室内需关闭热源并开窗通风,同时解开紧身衣物帮助散热。地面温度过高时可铺设隔热垫,避免热传导加重症状。
2、快速物理降温
用冷水擦拭颈侧、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或将冰袋包裹毛巾后放置于上述部位。可配合扇风促进蒸发散热,但避免直接用冰水浸泡导致寒战。体温降至38℃以下时应停止激进降温措施。
3、补充电解质液体
给予口服补液盐或含钠饮品,少量多次饮用。每15分钟补充100-2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发呕吐。神志不清者禁止强行喂水,需静脉补液治疗。
4、持续体征监测
每10分钟测量脉搏和呼吸频率,观察皮肤湿度及瞳孔反应。出现持续高热、抽搐或意识障碍时提示进展为中暑高热,需立即启动急救流程。
5、医疗干预指征
若30分钟内未见改善或出现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应立即送医。医疗机构可能采用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监测血生化指标等措施,严重者需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预防中暑衰竭需注意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穿着浅色透气衣物,定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户外工作者应实行轮班制度,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老年人、儿童及慢性病患者在高温天气需特别关注早期乏力、头晕等预警症状,空调房间保持26-28℃适宜温度。出现可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发展为热射病等危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