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6岁儿童先呕吐后发烧

|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问题描述:
6岁儿童先呕吐后发烧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6岁儿童先呕吐后发烧可能与急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脑膜炎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儿童可能因饮食不洁或受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部分患儿伴随低热。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2、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病。早期可能出现呕吐,随后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孩子多休息。

3、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感染是儿童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多发于秋冬季。典型症状为呕吐、发热、水样腹泻,容易导致脱水。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和尿量。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起,儿童可能通过不洁饮食感染。症状包括呕吐、高热、腹痛、黏液脓血便。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乳酸菌素片等药物。家长需做好餐具消毒和手卫生。

5、脑膜炎

脑膜炎是较为严重的疾病,儿童可能出现呕吐、高热、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脑脊液检查确诊。治疗需住院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意识状态。

对于6岁儿童先呕吐后发烧的情况,家长应让孩子卧床休息,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宜清淡,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强迫进食,注意观察呕吐频率和体温变化。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如孩子出现精神差、持续高热、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使用退热药或抗生素。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便过后尿道口疼

小便过后尿道口疼可能与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泌尿系统感染、尿道损伤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尿道炎

尿道炎是尿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淋球菌等。排尿时尿液刺激发炎的尿道黏膜会导致疼痛,可能伴随尿道分泌物增多、尿频等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保持会阴清洁。

2、尿路结石

尿道或膀胱的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道黏膜,排尿时尿液冲刷创面引发锐痛,疼痛常呈刀割样且可能放射至会阴部。部分患者会出现血尿、排尿中断现象。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出现排尿末尿道刺痛需考虑前列腺炎,炎症可能通过前列腺导管蔓延至尿道。典型症状包括会阴部胀痛、尿后滴白、性功能障碍等。直肠指检配合前列腺液检查可确诊,治疗常用前列舒通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

4、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或肾盂肾炎等上行性感染可能引起排尿灼痛,多伴有尿急、尿浑浊及腰背部酸痛。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中段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轻症可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重症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期间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

5、尿道损伤

导尿操作、尿道器械检查或性行为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机械性损伤,排尿时出现局部刺痛感,可能伴少量出血。一般通过病史询问结合尿道造影确诊,轻微损伤可自愈,严重裂伤需留置导尿管,必要时行尿道修补术。恢复期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稀释尿液减轻刺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憋尿及过度劳累;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出现血尿、发热或疼痛持续加重时须立即就诊,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出现尿痛症状更应提高警惕。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摄入咖啡因饮料。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