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肉芽肿性炎是一种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常见于结核病、结节病、真菌感染等疾病。
1、感染因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肉芽肿性炎的典型病因,可导致肺部出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三期梅毒可形成树胶样肿。真菌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会在淋巴结形成上皮样细胞肉芽肿。针对感染性肉芽肿需进行抗微生物治疗,如异烟肼片治疗结核病,青霉素V钾片治疗梅毒,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2、异物反应
手术缝线、硅胶植入物等异物可刺激机体产生异物性肉芽肿,表现为巨噬细胞包裹异物的病理结构。滑石粉吸入可诱发肺部异物肉芽肿。这类肉芽肿通常需要手术清除异物,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3、自身免疫疾病
结节病是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肉芽肿性疾病,特征为非干酪样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克罗恩病可形成肠道透壁性炎症伴肉芽肿。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调节免疫,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控制肠道炎症。
4、过敏因素
铍中毒可引发肺部过敏性肉芽肿,表现为间质性肺炎伴肉芽肿形成。部分农药接触者可能出现类似病理改变。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严重时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过敏反应。
5、特发性原因
部分肉芽肿性炎无法明确病因,如肉芽肿性乳腺炎好发于育龄女性,表现为乳房疼痛性肿块伴中性粒细胞浸润。治疗可采用脓肿引流联合醋酸可的松片局部注射,顽固病例可能需要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肉芽肿性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已知致病因素。感染性肉芽肿需严格完成全程抗感染治疗,自身免疫相关患者应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出现新发皮下结节、持续咳嗽或体质量下降等症状时须及时复查,日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以增强机体修复能力。
手背烫伤起水泡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药物涂抹、水泡保护和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烫伤通常由高温液体、蒸汽、火焰接触皮肤导致,可能伴随红肿、疼痛、水泡等症状。
1、冷水冲洗
烫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组织损伤。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伤口,防止冻伤。冲洗后轻轻擦干,不要用力摩擦水泡部位。
2、消毒处理
使用碘伏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洁创面,预防细菌感染。消毒时动作轻柔,不要弄破水泡。若水泡已破,需清除残留液体后再消毒,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
3、药物涂抹
浅二度烫伤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或湿润烧伤膏促进愈合。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缓解症状。避免自行挑破水泡或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
4、水泡保护
完整的水泡具有保护创面作用,可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定期更换。若水泡过大影响活动,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抽吸液体并保留泡皮。日常避免手部剧烈活动导致水泡破裂。
5、预防感染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接触水源时使用防水敷料。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加剧、渗液化脓等感染迹象,出现发热或伤口恶化需及时就医。深二度以上烫伤或面积超过手掌大小应立即就诊。
烫伤恢复期需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色素沉着风险。恢复期间注意防晒,新生皮肤避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日常接触高温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烹饪时注意蒸汽和热油防护。若烫伤涉及面部、会阴等特殊部位或伴有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