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宫颈癌被称为妇科癌症之王主要与其发病率高、早期症状隐匿、易转移复发及防治难度大有关。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在妇科肿瘤中尤为突出,主要有发病率居首、筛查普及不足、HPV持续感染率高、晚期预后差等特点。
1、发病率居首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恶性肿瘤,在妇科癌症中发病率长期位居第一。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1万,高发年龄集中在35-59岁,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显著。
2、筛查普及不足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不足导致早期诊断率低。农村地区TCT和HPV检测普及率不足30%,约7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HPV感染率高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主要病因,我国女性HPV感染率约15%,其中16/18型感染占宫颈癌病例的70%。病毒潜伏期可达10-20年,易被忽视。
4、晚期预后差晚期宫颈癌5年生存率不足30%,易发生淋巴转移和远处扩散。复发率高达50%,二次治疗响应率低,对放化疗易产生耐药性。
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手段,建议适龄女性每3年做一次TCT检查,接种九价HPV疫苗可预防90%以上相关癌变。
女性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长期吸烟、免疫系统抑制、多产或过早生育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他诱因包括长期口服避孕药、多个性伴侣及遗传易感性。
1、病毒感染持续感染高危型HPV16和HPV18是主要病因,可通过接种疫苗和定期宫颈筛查预防,相关治疗药物包括干扰素栓、保妇康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2、不良习惯长期吸烟会降低宫颈局部免疫力,增加癌变风险,建议戒烟并补充维生素E,日常可适量食用西蓝花、胡萝卜等抗氧化食物。
3、免疫抑制艾滋病或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风险升高,需定期监测HPV感染情况,临床常用胸腺肽肠溶片、匹多莫德口服液调节免疫。
4、生育因素18岁前生育或分娩超过5次会损伤宫颈组织,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建议产后及时进行宫颈修复治疗。
保持单一性伴侣、规范使用避孕套可降低感染风险,30岁以上女性应每3年做一次TCT联合HPV检测,发现异常需阴道镜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