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艾滋病科

母婴传播艾滋病潜伏期的症状

| 1人回答 | 8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母婴传播艾滋病潜伏期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聂小娟
聂小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潜伏期症状主要包括体重不增、反复感染、淋巴结肿大、发育迟缓等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逐渐显现。

1、体重不增

婴儿出生后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可能与HIV病毒影响营养吸收有关。建议家长定期监测生长曲线,及时就医评估。

2、反复感染

出现持续性鹅口疮、肺炎或腹泻等反复感染,因免疫功能受损导致。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

3、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等多处淋巴结持续肿大超过1厘米,提示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家长需避免挤压,配合医生完成CD4细胞计数等检查。

4、发育迟缓

运动、语言等发育里程碑延迟,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系统相关。需早期干预治疗,联合使用奈韦拉平等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确诊HIV暴露的婴儿应定期进行核酸检测,6周龄起可开始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喂养建议选择配方奶粉替代母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抽血针头感染艾滋病的概率

抽血针头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极低,主要与针头污染程度、病毒存活时间、皮肤屏障完整性、暴露后处理措施等因素有关。

1、针头污染程度

使用未消毒的重复针头或污染血液残留量较大时风险略高,医疗机构严格执行一次性针具可规避该风险。

2、病毒存活时间

艾滋病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干燥环境下数分钟内失活,新鲜血液污染的针头风险窗口期有限。

3、皮肤屏障完整性

完整皮肤接触污染针头几乎无风险,但深部刺伤可能增加感染概率,需立即挤压伤口并用碘伏消毒。

4、暴露后处理措施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进行阻断治疗可降低感染概率,需检测污染源血液的HIV抗体状态。

日常医疗操作中规范使用一次性针具,发生暴露后及时就医评估,无须过度恐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