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0次阅读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通常提示肾功能开始恢复,但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是否属于好转。多尿期可能由肾小管功能逐渐修复、肾小球滤过率回升等因素引起,需警惕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是肾脏损伤后进入恢复阶段的常见表现。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开始再生,尿液浓缩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导致尿量显著增加。患者每日尿量可超过2500毫升,甚至达到3000-5000毫升。这一阶段通常持续1-3周,伴随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逐渐下降,提示肾脏排泄功能改善。但需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因大量排尿可能导致低钾血症或低钠血症。
部分患者在多尿期仍存在肾功能不全风险。若尿量突然减少或持续不降,可能提示肾小管功能恢复不良或存在新的肾脏损伤。此时血肌酐可能再次升高,需警惕急性肾衰竭复发或转为慢性肾脏病。部分患者多尿期后仍遗留肾小球滤过率轻度下降,需长期随访肾功能变化。
急性肾衰竭患者进入多尿期后应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补液量应为前一日尿量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建议定期检测肾功能、电解质及尿常规,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若出现乏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