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O型腿手术后遗症多数不严重。常见后遗症包括切口感染、关节僵硬、神经损伤、骨骼愈合不良等,多数可通过规范治疗缓解。
1、切口感染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切口红肿渗液,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并定期换药。
2、关节僵硬康复锻炼不足易引发膝关节活动受限,早期应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屈伸训练,配合塞来昔布缓解炎症。
3、神经损伤术中可能牵拉腓总神经导致足背麻木,多数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时需甲钴胺营养神经治疗。
4、骨骼愈合不良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矫形部位延迟愈合,需补充碳酸钙D3片并定期复查X线,必要时行植骨手术。
术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补充牛奶等高钙食物,避免过早负重活动。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
小针刀治疗小儿腱鞘炎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神经损伤、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等危害。该疗法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与操作规范,多数风险与操作技术及术后护理相关。
1、局部感染无菌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伤口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术前严格消毒,术后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出现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
2、神经损伤解剖定位不准确可能损伤周围神经,导致麻木或运动障碍。建议选择超声引导下操作,术后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有助于恢复。
3、肌腱断裂反复切割可能削弱肌腱强度,诱发断裂风险。术中应控制切割深度,术后限制患肢活动,必要时用支具固定保护。
4、术后粘连创伤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粘连,影响关节功能。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可减少粘连发生。
家长需选择有小儿治疗经验的医师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处变化,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剧烈活动至少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