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慢性肾病

什么原因引起尿血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原因引起尿血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尿血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小球疾病、外伤等因素引起。尿血通常表现为尿液颜色变红或呈洗肉水样,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可能导致尿血。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下腹部不适。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日常需多喝水,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

2、泌尿系统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在移动过程中可能划伤泌尿道上皮,导致尿血。结石引起的尿血常伴随剧烈腰痛或腹痛,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治疗可选用排石颗粒、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必要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平时应增加饮水量,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

3、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可能破坏血管导致无痛性尿血。肿瘤引起的尿血多为间歇性,可能伴随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确诊需通过膀胱镜、CT等检查,治疗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术后可能需配合化疗或放疗。

4、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肾小球疾病可导致尿血,常伴有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这类疾病多与免疫异常有关,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配合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患者需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

5、外伤

腰部或下腹部外伤可能导致肾脏、膀胱等器官损伤,引起尿血。外伤性尿血通常有明显的外伤史,可能伴随局部疼痛和瘀斑。轻度损伤可通过卧床休息自行恢复,严重损伤需进行手术修复。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撞击,受伤后及时就医检查。

出现尿血症状时,建议记录尿血发生的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就医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日常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有助于稀释尿液和冲刷尿道。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憋尿,注意个人卫生,选择透气棉质内裤。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限制高盐高蛋白摄入。定期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更应重视早期筛查。若尿血持续或加重,或伴随发热、腰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诊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解脲支原体阳性是怎么回事

解脲支原体阳性可能由性接触传播、免疫力下降、泌尿生殖道黏膜损伤、医源性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清洁护理、增强免疫力、避免高危性行为、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性接触传播

解脲支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属于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之一。不安全性行为或频繁更换性伴侣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刺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片、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并确保性伴侣同步检查治疗。

2、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慢性疾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解脲支原体定植风险。患者可能伴有反复尿路感染或盆腔炎症。建议调整作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3、泌尿生殖道黏膜损伤

导尿管置入、妇科手术等操作可能破坏黏膜屏障,使解脲支原体侵入组织。常表现为术后持续尿频尿急或阴道异常出血。需严格消毒器械,术后可预防性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配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4、医源性感染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尤其在侵入性检查中风险较高。感染者可能出现检查后发热或局部红肿。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灭菌规范,患者术后出现症状时可使用克拉霉素分散片联合热淋清颗粒治疗。

5、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感染解脲支原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孕晚期筛查阳性者需用罗红霉素软胶囊阴道给药,新生儿出生后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哺乳期母亲禁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解脲支原体阳性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选择纯棉透气内衣并煮沸消毒,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适当进行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游泳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的活动。若出现发热、腰骶剧痛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抗生素治疗结束后4周需复查PCR确认转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