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婴儿食道异物的处理方法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食道异物的处理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食道异物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胸部冲击法、内镜取出术、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婴儿食道异物通常由误吞玩具零件、硬币、纽扣电池、尖锐物品、食物块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1岁以上婴儿清醒状态下异物阻塞气道。施救者需从背后环抱婴儿,一手握拳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该方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促使肺内气体冲出异物。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避免肋骨骨折,若异物未排出应立即改用其他方法。

2、拍背法

针对1岁以下婴儿需采用拍背联合胸外按压法。将婴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掌根部连续拍击肩胛区5次,再翻转婴儿用两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该物理方法利用震动和压力差促使异物移位,操作时需保持婴儿头颈部稳定,反复进行直至异物排出或婴儿失去意识。

3、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意识丧失的婴儿,需将婴儿仰卧于硬质平面,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快速按压30次,深度为胸廓三分之一。该方法通过建立人工循环维持脑部供氧,同时可能通过胸腔压力变化促使异物松动。每轮按压后需检查口腔,发现异物可用手指钩出,但禁止盲目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

4、内镜取出术

当异物卡在食管中段且未穿透管壁时,医生会采用软式内镜经口取出。术前需禁食4小时,通过静脉麻醉保持婴儿安静。术中采用异物钳、网篮或气囊等器械抓取异物,对纽扣电池等腐蚀性异物需在2小时内紧急处理。术后需观察有无食管黏膜损伤,暂禁食6-8小时。

5、手术取出

针对穿透食管壁的尖锐异物或内镜取出失败的情况,需行开胸或开腹手术。术前通过CT定位异物位置,术中需修复食管破损并放置引流管。常见于误吞牙签、鱼刺等尖锐物导致纵隔脓肿的病例,术后需胃肠减压7-10天,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预防婴儿食道异物需将硬币、纽扣等小物件放在高处,玩具需通过安全测试避免可拆卸小零件。避免给婴儿喂食整粒坚果、果冻、带核水果等高风险食物。家长学习急救技能的同时,发现婴儿出现流涎、拒食、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定期检查家居环境,使用专用测试筒测量物品是否可能造成窒息风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肺炎检查什么能查出来

儿童肺炎可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胸部X线检查、病原学检查、肺部听诊等方式确诊。儿童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气促、肺部湿啰音等症状。

1、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性肺炎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病毒性肺炎则可能显示淋巴细胞增多。该检查需采集静脉血,结果可辅助医生评估炎症程度,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是急性炎症标志物,细菌感染时数值明显增高。该指标上升程度与感染严重性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检测需抽取静脉血,2-4小时可出结果,适合作为细菌性肺炎的辅助诊断依据。

3、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能直观显示肺部炎症浸润影,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等典型表现,能明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检查时需配合体位固定,婴幼儿建议采用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影响。

4、病原学检查

通过痰培养、咽拭子核酸检测可明确具体病原体。细菌培养需3-5天出结果,支原体抗体检测需采集静脉血,病毒核酸检测可快速鉴别流感病毒等。明确病原有助于精准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5、肺部听诊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哮鸣音等异常呼吸音,是肺炎的初步筛查手段。听诊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患儿需配合深呼吸。该方法简便但存在主观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诊断。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治疗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提供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水分。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定期复查评估肺部恢复情况。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加重表现需立即复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