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抑郁症的危害有什么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抑郁症的危害有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竺平
竺平 江苏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抑郁症的危害涉及身心健康、社交关系以及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残或自杀等致命后果,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具体危害包括心理状态异常、生理健康恶化、社会功能受损等,应尽早识别并接受科学治疗。
1、心理状态异常
抑郁症患者常伴随持续性的情绪低落、自卑、绝望等心理表现,甚至出现对未来失去期待感。随着病情加深,认知功能可能受到影响,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以及决策能力下降。这种心理异常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也会长期消耗患者的心理能量,导致精神过度疲劳。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药物干预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必要的。
2、生理健康恶化
抑郁症常导致失眠、头痛、心悸、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相互关联。长期抑郁症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患者更易罹患感染病或慢性病。当抑郁症进入重度阶段时,甚至可能增加中风、心肌梗死等重大疾病的发病风险。除了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如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和运动疗法如每周3次有氧运动来缓解相关症状。
3、社会功能受损
抑郁症患者常因为情绪状态低迷、能量匮乏而回避社交,导致友谊、亲密关系逐步疏远。在职场方面,抑郁常导致效率下降、错误增多,严重时可能造成失业。同时,这种社交孤立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鼓励患者参加支持小组或社区活动,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探讨改善策略,是帮助重建社交功能的有效途径。
4、致命风险
重度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自残或自杀意图,这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危害之一。若发现患者存在相关行为或语言暗示,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必要时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并陪同患者就医。对于重度患者,配合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或氟西汀和心理干预尤为重要。
抑郁症的长期影响不仅限于个人身心健康,还会波及家庭及社会层面,早诊早治尤为关键。如果怀疑自己或身边人存在抑郁症状,应尽快就医,并积极配合专业治疗,避免进一步恶化。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及生活方式调整,抑郁症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癔症是精神病还是心理疾病

癔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通常表现为情感、行为或感觉功能的异常,但缺乏明确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癔症的症状可能由心理因素、社会压力、个体性格特征等多种原因引起,通常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 1、心理因素:癔症的发生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强烈的情绪波动、长期的心理压力或创伤性事件可能诱发癔症。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是主要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2、社会压力: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也可能导致癔症。家庭矛盾、工作压力或社会适应困难都可能成为诱因。通过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可以有效减轻症状。 3、个体性格:某些性格特征如情感脆弱、依赖性强或过度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癔症。针对这些性格特点,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改善情绪管理。 4、伴随症状:癔症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身体症状如瘫痪、失明等。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0.25mg每日两次、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20mg每日一次可用于缓解相关症状。 5、治疗干预:癔症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包括个体治疗、家庭治疗等,帮助患者理解症状背后的心理机制,增强应对能力。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伴随的焦虑或抑郁症状。 饮食方面,建议患者保持均衡营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群的食物如全谷物、坚果,有助于稳定情绪。运动方面,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可以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护理方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应给予理解与陪伴,避免过度刺激或指责。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