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涎腺病毒病是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涎腺病毒病是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奇英
刘奇英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涎腺病毒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人一旦感染后就会在体内产生抗体,日后不会再感染。涎腺病毒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唾液飞沫进行传播。因此患有涎腺病毒病后,一定要做好隔离工作,尽量不要传染给他人。涎腺病毒病可通过使用抗病毒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存在继发感染,还需进行抗炎治疗。涎腺病毒病通常在1到2周后会自行消退,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尽量卧床休息,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促进病毒排出体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癣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

手足癣可能由真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下降、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抗真菌药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交叉感染等方式治疗。

1、真菌感染

皮肤癣菌感染是主要病因,表现为脱屑、水疱和瘙痒。治疗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时可口服伊曲康唑。

2、皮肤屏障受损

长期浸水或外伤导致皮肤保护功能下降。应减少接触洗涤剂,使用尿素软膏修复皮肤,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或免疫抑制患者易复发。需控制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延长抗真菌治疗周期。

4、接触传染源

共用鞋袜或接触污染环境会导致传播。应消毒个人物品,避免赤足行走,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

治疗期间穿透气鞋袜,避免搔抓,定期更换毛巾等个人物品,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