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 肺心病

中医肺心病的症状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中医肺心病的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廖张元
廖张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肺心病在中医中多与“肺胀”“喘证”等病症相关,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气喘、心悸、水肿等。肺心病可能由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治疗上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调节、运动康复等方式缓解症状。
1、咳嗽:肺心病患者常伴有持续性咳嗽,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加重。咳嗽可能伴有痰液,痰色白或黄。中医认为咳嗽多与肺气失宣、痰湿内蕴有关。可通过服用中药如杏仁、桔梗、紫苏子等宣肺化痰,或进行针灸治疗,选取肺俞、尺泽等穴位。
2、气喘:患者常感到呼吸急促,活动后加重,严重时甚至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气喘。中医认为气喘多与肺肾气虚、气机不畅有关。可通过服用中药如人参、蛤蚧、五味子等补肺益肾,或进行推拿按摩,选取膻中、定喘等穴位。
3、心悸:肺心病患者常伴有心悸,表现为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尤其在活动或情绪波动时明显。中医认为心悸多与心气不足、心血瘀阻有关。可通过服用中药如丹参、川芎、酸枣仁等养心安神,或进行针灸治疗,选取心俞、内关等穴位。
4、水肿: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尤其在久坐或久站后加重。中医认为水肿多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有关。可通过服用中药如茯苓、白术、泽泻等健脾利水,或进行艾灸治疗,选取肾俞、三阴交等穴位。
5、乏力:肺心病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活动后症状加重。中医认为乏力多与气血两虚、阳气不足有关。可通过服用中药如黄芪、党参、当归等补气养血,或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肺心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百合、莲子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心病不想吃饭是什么原因呢

肺心病患者不想吃饭可能与胃肠淤血、缺氧、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代谢紊乱等原因有关。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因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进而引发全身多系统症状。

1、胃肠淤血

右心功能不全时,血液回流受阻会导致胃肠静脉淤血,消化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影响食欲。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胃肠负担。

2、缺氧

肺心病患者常存在低氧血症,缺氧会抑制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长期缺氧还可能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进一步降低食欲。持续低流量吸氧有助于改善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

3、药物副作用

治疗肺心病常用的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地高辛片等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也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出现明显副作用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4、心理因素

长期患病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会直接影响食欲。肺心病患者因活动受限、反复住院易产生负面心理。心理疏导和家属陪伴有助于改善情绪性厌食,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抑郁药物。

5、代谢紊乱

肺心病可能并发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代谢问题。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都会导致食欲不振。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营养指标,必要时通过静脉营养补充。建议记录每日饮食情况供医生评估。

肺心病患者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原则,避免过饱加重心脏负担。可适当增加进餐次数,选择鱼肉、蒸蛋、米粥等食物。注意监测体重变化,若持续食欲不振伴体重下降明显,需警惕心力衰竭加重或其它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保持口腔清洁也有助于改善食欲,餐前可用淡盐水漱口。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