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妇科内检后少量出血可能由检查操作刺激、宫颈炎症、宫颈息肉、子宫内膜病变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观察休息、抗感染治疗、息肉切除、病理检查等方式处理。
1、检查操作刺激:妇科检查时器械接触宫颈或阴道黏膜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淡红色分泌物,无须特殊治疗,建议24小时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2、宫颈炎症:慢性宫颈炎患者检查后易出现接触性出血,可能与病原体感染、局部充血等因素有关,通常伴有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阿奇霉素等药物。
3、宫颈息肉:息肉组织质地脆弱,检查触碰可能导致出血,可能与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异常有关,常表现为无痛性出血。需行息肉摘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4、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息肉或异常增生患者在检查后可能出现出血,与子宫内膜血管异常、激素失调相关,可能伴随月经紊乱。需通过超声检查和诊断性刮宫明确。
检查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血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腹痛发热,应及时返院复查。
肠镜检查前的准备事项主要有禁食、肠道清洁、药物调整、物品准备。
1、禁食:检查前8小时禁止进食固体食物,前4小时禁止饮水,避免影响肠道清洁效果。
2、肠道清洁:需按医嘱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甘露醇等清肠药物,直至排出清水样便。
3、药物调整: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药用量,服用抗凝药物者应提前告知医生评估风险。
4、物品准备:携带病历资料、宽松衣物,无痛肠镜需家属陪同,检查后禁止驾驶车辆。
检查前3天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肠道清洁期间建议使用湿厕纸以减少刺激,完成清肠后禁止进食直至检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