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狂犬病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也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动物的唾液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器官移植或气溶胶传播。
1、动物咬伤: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是最常见传播途径,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人体。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并接种疫苗。
2、抓伤感染:动物抓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若抓伤动物的爪子上沾染病毒唾液,可能造成感染。处理方式与咬伤相同。
3、黏膜接触:病毒可通过眼结膜、口腔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如被动物舔舐这些部位。接触后应彻底清洗并就医评估。
4、特殊途径:极少数情况下可通过移植感染者的器官或吸入含病毒气溶胶传播,这类情况需要专业医疗防护。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家养宠物定期接种疫苗,被可疑动物咬伤后立即就医处理可有效预防感染。
乙肝产生抗体后仍有极低概率被传染,主要与抗体水平不足、病毒变异、免疫缺陷、暴露剂量高等因素有关。
1、抗体水平不足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保护力下降,需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种乙肝疫苗。
2、病毒变异S基因变异可能导致现有抗体无法识别病毒,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HBV-DNA阳性,需通过核酸检测确认。
3、免疫缺陷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等免疫抑制人群,抗体保护效果可能失效,需加强暴露后预防并监测HBV标志物。
4、暴露剂量高输入含大量乙肝病毒的血液或针刺伤时,可能突破抗体防御,需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阻断。
建议抗体阳性者仍需避免高危暴露行为,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应每1-2年复查抗体滴度,接触可疑污染源后及时检测H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