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肝切除手术中切除胆囊通常是为了避免术后并发症,如胆漏或胆道损伤。胆囊与肝脏解剖关系密切,在肝叶切除时可能因手术操作需要或病变累及而被一并切除。
肝切除手术中胆囊的处理需根据具体病情决定。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内,与肝右叶及肝门部结构紧密相邻。当肿瘤位于邻近胆囊的肝段或存在胆囊床浸润时,为达到根治性切除目的需切除胆囊。此外,胆囊动脉多起源于肝右动脉,在游离肝门结构时可能影响胆囊血供,此时预防性切除可避免术后胆囊坏死。肝切除后肝脏体积减少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压力改变,保留胆囊可能增加胆汁淤积风险。对于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常增厚且收缩功能减退,保留胆囊可能成为感染源。
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脂肪消化适应性障碍,术后初期需控制高脂饮食。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结构,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胆汁酸代谢。可适量补充中链甘油三酯替代部分食用油,其无需胆汁乳化即可吸收。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暴饮暴食,每日分5-6次少量多餐,每次进食量不超过200毫升。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腹部超声,观察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情况。若出现持续腹泻或脂肪泻,需排查胆汁酸吸收不良可能。
肝功能检查主要通过抽血完成,但部分情况需结合影像学检查或病史评估。肝功能检测项目主要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
1、基础筛查血清生化检测是肝功能评估的核心手段,通过静脉采血可分析肝细胞损伤程度、胆汁淤积及合成功能,适用于常规体检或轻度肝病筛查。
2、病因鉴别病毒性肝炎或脂肪肝等疾病除血液检查外,可能需配合乙肝两对半、肝脏弹性检测等辅助诊断,血液检查无法单独明确病因。
3、病情监测肝硬化患者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评估门静脉压力,肝癌高危人群要结合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血液指标不能反映结构性病变。
4、特殊评估肝性脑病需检测血氨浓度,药物性肝损伤要追溯用药史,这些情况需在血液检查基础上增加专项检测才能全面评估肝功能状态。
检查前应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长期服药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肝功能评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