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侵袭性牙周炎属于牙周炎中进展较快、破坏性较强的一类,但并非所有病例均为最严重类型。牙周炎严重程度可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坏死性牙周炎等,其中坏死性牙周炎通常破坏更迅速且伴随组织坏死。
1、疾病特点侵袭性牙周炎多发生于年轻人群,表现为牙槽骨快速吸收和附着丧失,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特定微生物感染有关。
2、对比慢性型慢性牙周炎进展较慢,而侵袭性牙周炎可在短期内导致牙齿松动,但及时干预可控制病情发展。
3、对比坏死型坏死性牙周炎伴随牙龈组织坏死、剧烈疼痛和全身症状,其急性破坏性往往超过侵袭性牙周炎。
4、治疗预后通过龈下刮治、抗生素治疗和定期维护,多数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可稳定病情,但需终身随访管理。
建议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维护,日常使用牙线及抗菌漱口水,控制菌斑堆积。
缺牙牙齿矫正可通过活动义齿修复、固定桥修复、种植牙修复、正畸治疗等方式改善。缺牙矫正方法的选择与缺牙数量、牙槽骨条件、咬合关系等因素有关。
1、活动义齿修复适用于多颗牙缺失或牙槽骨吸收严重者,通过卡环固位的可摘戴假牙恢复咀嚼功能。需每日清洁维护,可能出现黏膜压痛等不适。
2、固定桥修复需磨削邻牙作为基牙支撑,适合单颗或连续少数牙缺失。修复体稳固美观,但会损伤健康邻牙,可能出现基牙继发龋等问题。
3、种植牙修复通过植入人工牙根支撑冠修复,不损伤邻牙且咀嚼效率高。要求牙槽骨量充足,需手术植入并经历3-6个月骨结合期。
4、正畸治疗针对缺牙导致的牙列间隙或咬合紊乱,通过矫治器关闭间隙或调整牙齿位置。治疗周期较长,需配合保持器防止复发。
矫正前需进行口腔检查评估,根据牙周状况、咬合关系及经济条件选择方案,修复后需定期复查维护并保持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