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性骨病如何诊断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性骨病如何诊断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肾性骨病的诊断要,要根据的血钙和血磷的情况,常用的指标有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有慢性肾脏病的病史,会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肾功能不全,逐渐的加重,血肌酐不断的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肌酐清除率小于60毫升每分钟的时候,就是到了慢性肾脏病3期,就有可能会出现低钙、高磷等钙磷代谢的紊乱,继而引发肾性骨病。碱性磷酸酶是在破骨细胞活跃,会出现异常升高的指标,碱磷酶升高提示着高动力性骨病。还有25羟D3也是常用来观察肾性骨病的一个指标,还可以拍X线片子。X线片子一般看双手的放大像,高动力骨病的可以出现骨质稀疏,或者是骨头的远端出现纤维囊性骨炎等空泡样的改变。肾性骨病最终的金指标是要做骨活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积水能引起肾衰竭吗?

肾积水可能引起肾衰竭。肾积水通常由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滞留,长期未治疗可能造成肾脏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发展为肾衰竭。

尿路梗阻是肾积水最常见的原因,可能由结石、肿瘤或先天性畸形等因素引起。尿液无法正常排出会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肾脏实质受到压迫。早期肾积水可能仅表现为腰部胀痛或排尿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功能指标异常。轻度肾积水通过解除梗阻后肾功能多可恢复,但长期严重积水会导致肾单位不可逆损伤。

少数情况下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可在较短时间内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双侧尿路同时发生严重梗阻时,肾脏无法代偿,可能迅速进展为急性肾衰竭。某些特殊病因如腹膜后纤维化引起的梗阻往往进展隐匿,发现时已存在明显肾功能损害。先天性尿路畸形患者若未及时干预,肾积水可能持续多年后导致慢性肾衰竭。

出现肾积水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通过超声、CT等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梗阻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碎石取石、支架置入或手术矫正等。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避免发展为肾衰竭。日常应注意观察排尿情况,保持适量饮水,但肾功能已受损者需控制液体摄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