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尿毒症后期通常仍可进行透析治疗,但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全身衰竭时可能无法耐受透析。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终末阶段,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替代肾功能。
尿毒症患者进入疾病后期时,若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严重低血压或难以控制的出血倾向,透析可能加重循环负荷或引发出血风险。此时血液透析所需的血管通路建立困难,腹膜透析也可能因腹腔粘连无法实施。部分患者因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全身状况极差,透析过程中的电解质波动和体液清除会进一步损害生命体征。
少数患者存在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或晚期肿瘤等合并症,预期生存期较短时,继续透析无法改善生活质量。这类情况下,医疗团队会评估治疗获益与风险,转为保守治疗。但多数尿毒症患者通过规律透析可维持生命,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透析频率和剂量。
尿毒症患者应严格控制水分和钾、磷的摄入,每日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家属需协助记录患者尿量、饮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保持透析通路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和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四肢疼痛可能与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血栓形成、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肾病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部分患者会伴随四肢疼痛症状。
1、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隙水分增多,可能压迫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同时蛋白缺乏会影响肌肉组织的修复功能,导致肌肉酸痛。治疗需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状态,配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
2、电解质紊乱
长期使用利尿剂或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低钾会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痉挛性疼痛,低钙则可能引起手足搐搦和骨痛。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纠正,同时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3、药物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长期使用可能诱发药物性肌病,表现为近端肌无力伴疼痛。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加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疼痛。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后期可改用华法林钠片维持治疗。
5、骨质疏松
长期蛋白丢失和糖皮质激素使用会加速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引起全身骨痛。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密度,治疗需补充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阳光照射和适量负重运动。
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四肢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控制总量,选择鱼肉、鸡蛋白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注意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肌肉损伤,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维持肌肉力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睡眠时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