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肾结核切除肾有什么影响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肾结核切除肾有什么影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烈
马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主任医师

肾结核患者切除患肾后可能影响对侧肾功能,但多数情况下剩余肾脏可代偿维持正常生理需求。肾结核多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手术必要性。

单侧肾脏切除后,健康肾脏通常通过代偿性肥大和功能增强来维持机体代谢需求。术后早期可能出现短暂血肌酐升高,但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肾功能可稳定在正常范围。剩余肾脏的滤过率会逐渐增加,尿量调节和电解质平衡功能基本不受影响。术后需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血压变化,避免高蛋白饮食减轻肾脏负担。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肾功能减退,多见于术前已存在对侧肾脏损伤或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长期随访发现约部分患者可能逐渐出现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类情况需严格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限制钠盐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合并泌尿系统结核未完全控制者,术后仍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

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剩余肾脏外伤。建议每3-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和肾功能,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就医。结核活动期患者需隔离生活用品,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病综合征为什么四肢疼痛?

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四肢疼痛可能与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血栓形成、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肾病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部分患者会伴随四肢疼痛症状。

1、低蛋白血症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液中白蛋白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可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组织间隙水分增多,可能压迫神经末梢引发疼痛。同时蛋白缺乏会影响肌肉组织的修复功能,导致肌肉酸痛。治疗需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状态,配合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

2、电解质紊乱

长期使用利尿剂或肾功能受损可能导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低钾会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痉挛性疼痛,低钙则可能引起手足搐搦和骨痛。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缓释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纠正,同时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3、药物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长期使用可能诱发药物性肌病,表现为近端肌无力伴疼痛。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注射液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加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出现单侧肢体肿胀疼痛。需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后期可改用华法林钠片维持治疗。

5、骨质疏松

长期蛋白丢失和糖皮质激素使用会加速钙质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引起全身骨痛。可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骨密度,治疗需补充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仑膦酸钠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配合阳光照射和适量负重运动。

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四肢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控制总量,选择鱼肉、鸡蛋白等生物价高的蛋白质。注意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肌肉损伤,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维持肌肉力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睡眠时适当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