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酮症主要与胰岛素不足、高血糖状态、脂肪分解加速、感染或应激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不足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时,葡萄糖无法有效利用,机体转而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
2、高血糖状态长期未控制的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加重代谢紊乱。可通过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口服降糖药调节血糖水平。
3、脂肪分解加速胰岛素缺乏时脂肪酶活性增强,脂肪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在肝脏转化为酮体。表现为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等,需及时补液并监测血酮。
4、感染或应激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作用。可能伴随发热、心率增快,需积极抗感染治疗并使用短效胰岛素调整剂量。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出现恶心呕吐、深大呼吸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日常需保持规律用药和合理膳食。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肠粉,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和搭配。肠粉的主要成分是大米,升糖指数较高,可能影响血糖水平。
1、控制分量:每次食用肠粉的量建议不超过100克,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
2、搭配蔬菜:食用时可搭配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3、选择配料:避免高脂高糖配料如甜酱、叉烧,可选择瘦肉、鸡蛋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配料。
4、监测血糖:进食后2小时监测血糖变化,根据个体反应调整食用频率和分量。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应以低升糖指数食物为主,肠粉可作为偶尔调剂,不宜作为主食长期大量食用,同时需配合规律用药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