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结核性冷脓肿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穿刺抽脓、手术引流、局部热敷、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结核性冷脓肿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多继发于淋巴结结核或骨结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伴低热、乏力等症状。
1、抗结核药物治疗
结核性冷脓肿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繁殖,需长期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性。治疗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
2、穿刺抽脓
对于较大脓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抽脓,减轻局部压力。穿刺后需加压包扎并配合抗结核治疗,避免继发感染。操作须严格无菌,抽出的脓液应送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3、手术引流
当脓肿破溃或合并窦道形成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术后持续换药至创面愈合,同时不能中断抗结核治疗。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严重组织破坏的病例。
4、局部热敷
早期未化脓阶段可尝试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使用40℃左右温热毛巾外敷,每次15-20分钟,注意避免烫伤。该方法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抗结核药物治疗。
5、营养支持
结核病属于消耗性疾病,需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瘦肉、西蓝花等。营养不良会延缓愈合,必要时可补充蛋白粉或维生素制剂。同时应戒烟酒,保持充足睡眠。
结核性冷脓肿患者需完成6-9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肾功能,观察脓肿变化。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挤压脓肿。出现发热、脓肿增大等情况应及时复诊。日常注意隔离措施,咳嗽时掩住口鼻,痰液干燥后焚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