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症状及诊断

|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症状及诊断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峰
李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撕裂样胸背部剧烈疼痛,并伴有出汗、血压异常、休克等症状,早期诊断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多项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情。识别症状并尽早就医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1、早期症状特点
主动脉夹层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胸痛或背痛,常描述为撕裂感或刀割感,疼痛可能向颈部、下腹部或下肢放射,位置变化与夹层扩展方向一致。其他可能症状包括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提示动脉供血受阻,或血压显著波动如两臂血压明显不对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晕厥、出冷汗、焦虑不安,甚至休克,这表明主动脉夹层已引发严重并发症。
2、诊断方法及检查手段
确诊主动脉夹层需基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胸部CT血管造影CTA:首选检查方法,能迅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范围、真假腔位置及破口位置。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适合无法耐受CTA的急症患者,尤其对观察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病变非常敏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尽管成像清晰,但耗时较长,多用于病情稳定时的补充诊断。
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可辅助排除心肌梗死,因为两者胸痛表现相似,但需精准区分以避免误诊。
3、早期预防与处理建议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移动和服用未明确作用的药物。早期处理措施包括:
稳定血压和心率:通过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快速控制血压,避免心脏负担加重。
住院观察:部分早期患者可能暂不需要手术,但需住院监测夹层进展、并防止合并症。
手术干预:若夹层累及升主动脉Stanford A型,术式包括主动脉修复和置换术;如累及降主动脉Stanford B型,则根据风险评估可能选择腔内修复术TEVAR或保守治疗。
发现主动脉夹层的早期信号并及时诊断可以显著提升患者预后,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也至关重要。若出现持续性胸背部剧痛,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确认和救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彩超的表现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脏彩超表现主要包括心室壁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舒张功能异常以及心腔形态改变。这些表现通过彩超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到,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心室壁增厚:肥厚型心肌病的典型特征是心室壁非对称性增厚,尤其是室间隔。彩超可显示室间隔厚度超过15mm,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比例异常。增厚的心肌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舒张功能受限,影响心脏正常泵血。 2、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部分患者存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彩超可观察到血流速度加快,压力阶差增大。梗阻可能引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需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 3、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彩超可显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移动,称为SAM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加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导致心输出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晕厥或心律失常等症状。 4、舒张功能异常:肥厚型心肌病常伴随舒张功能异常,彩超可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E/A比值异常。舒张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肺淤血,患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5、心腔形态改变:彩超可观察到左心室腔变小,形态异常,呈“香蕉形”或“沙漏形”。这种改变可能影响心脏的充盈和排血功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家族史及心脏彩超等多方面检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以监测病情变化。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脂,适量补充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