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吃维生素B2后小便发黄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维生素B2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黄色色素,随尿液排出导致颜色改变,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细胞呼吸过程。服用后未被吸收的部分会通过肾脏排泄,其代谢产物核黄素-5-磷酸盐呈亮黄色,可使尿液呈现柠檬黄至橙黄色。这种现象与摄入剂量相关,常见于口服补充剂超过日常需求量的情况。通常停止补充后1-2天尿液颜色即可恢复正常。日常饮食中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也可能引起轻微尿色变化,但程度较轻。
极少数情况下需警惕异常尿色变化。若尿液呈现深黄褐色或伴有泡沫、沉淀物,可能与肝胆疾病或溶血有关。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B2超过50毫克每日可能增加肾脏负担。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色异常时需排查酮症可能。服用抗疟药伯氨喹或化疗药物后出现酱油色尿提示溶血反应,应立即就医。
建议日常补充维生素B2时控制单次剂量不超过10毫克,分次服用可减少尿色改变。补充期间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如伴随尿频、尿痛或水肿等症状,或尿色持续异常超过3天,应及时就诊检查肾功能和肝胆指标。通过均衡饮食通常可满足每日1.1-1.3毫克的维生素B2需求,无须常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