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打了狂犬疫苗后仍可能得狂犬病,但概率极低。主要与疫苗未全程接种、伤口处理不当、免疫系统异常或病毒潜伏期过短等因素有关。
1、疫苗未全程接种未完成全部剂次接种可能导致抗体水平不足。需严格按0、3、7、14、28天程序接种,若遗漏需及时补种。
2、伤口处理不当未用肥皂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会增加感染风险。暴露后应立即冲洗并用碘伏消毒,三级暴露需联合免疫球蛋白。
3、免疫系统异常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可能无法产生足够抗体。此类人群需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必要时加强接种。
4、病毒潜伏期过短头面部严重咬伤时病毒可能7天内侵入中枢神经。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加倍疫苗剂量。
接种后仍需观察动物10天,若动物存活可终止后续接种。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出现发热或接种部位红肿时可冷敷处理。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吻通常不会传播乙肝病毒。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唾液中的病毒含量极低且口腔黏膜完整时无传染性。
1、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源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等不会传染。
2、唾液风险即使唾液中含有微量病毒,完整的口腔黏膜能有效阻隔病毒侵入,除非双方口腔同时存在开放性伤口且发生血液交换。
建议未接种乙肝疫苗的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并避免共用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