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儿童孤独症自测题

| 1人回答 | 89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孤独症自测题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儿童孤独症可通过社交互动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刻板行为、兴趣狭窄、感知觉异常等表现进行初步自测。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疾病,建议家长发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评估。

1、社交互动障碍

儿童可能表现为回避眼神接触,对他人表情和肢体语言理解困难,缺乏共享兴趣的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常独自玩耍,难以建立同龄人友谊。部分患儿对父母依恋异常,可能过度依赖或表现冷漠。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主动展示玩具或指向感兴趣的事物,这是早期社交发展的关键指标。

2、语言发育迟缓

约半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落后,可能表现为2岁仍无有意义词汇,3岁不会使用短语。部分儿童出现语言倒退现象,即已获得的语言能力突然丧失。非典型语言特征包括重复他人话语、代词混淆、语调平板等。家长应注意记录孩子的语言里程碑,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进行对比。

3、刻板行为

患儿常表现出重复的身体动作如拍手、摇晃,或坚持固定的日常程序,轻微改变即引发强烈焦虑。可能对特定物品产生异常依恋,持续排列玩具而非进行象征性游戏。部分儿童会出现自伤行为如撞头、咬手,这些行为通常在压力情境下加剧。

4、兴趣狭窄

儿童可能对某些主题表现出异常强烈的专注,如 memorizing 时刻表或天气预报,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游戏方式往往缺乏创造性,倾向于机械重复相同操作。家长可留意孩子是否拒绝尝试新食物、新路线或新活动,这种固执性可能影响日常生活适应。

5、感知觉异常

多数患儿存在感觉处理异常,可能表现为对某些声音、纹理的过度敏感或反应不足。常见捂耳朵躲避日常噪音,或反复触摸特定材质的物品。部分儿童对疼痛阈值异常,可能忽视严重外伤或对轻微触碰反应过度。这些感觉偏好可能影响其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

家长若发现孩子存在多项上述表现,应记录具体行为发生频率和情境,并携带成长记录本、家庭视频等资料至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就诊。专业人员将通过标准化评估工具如ADOS-2、ADI-R等进行诊断。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环境,通过图片交换系统等视觉支持帮助儿童表达需求。早期干预如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学能显著改善预后,家长需参与干预计划并坚持长期训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打嗝耳膜响怎么回事

打嗝耳膜响可能由耳咽管功能异常、气压变化、耳部感染、鼻腔炎症、耳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吞咽动作、调节呼吸、药物治疗、鼻腔冲洗、耳部护理等方式缓解。 1、耳咽管异常:耳咽管连接中耳和咽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耳膜振动,伴随打嗝时产生响声。可通过吞咽动作或咀嚼口香糖帮助耳咽管开放,缓解症状。 2、气压变化:快速吞咽或打嗝可能导致耳内气压变化,引起耳膜振动。建议通过缓慢呼吸或打哈欠调节耳内气压,避免剧烈动作。 3、耳部感染: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可能影响耳膜正常功能,伴随疼痛或耳鸣。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2-3滴。 4、鼻腔炎症:鼻炎或鼻窦炎可能导致耳咽管堵塞,影响耳膜功能。建议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1-2次,帮助疏通鼻腔。 5、耳膜损伤:外伤或感染可能导致耳膜穿孔,伴随听力下降或耳膜振动。需避免耳部进水,定期复查耳膜愈合情况,必要时进行鼓膜修补术。 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耳部不适。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耳部健康。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防止耳膜损伤。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耳鼻喉专科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