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白血球和血小板下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卫
王卫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常会导致白血球和血小板的下降。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感染、药物因素、免疫反应、继发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1、感染: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当病毒侵入机体时,会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下降,同时还可能出现发热和皮疹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加快康复。
2、药物因素:在登革热的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服用了某些抗生素类药物,比如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克肟胶囊,可能会引发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这是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细胞的生成或功能。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相关药物,并选择其他适合的治疗方案。
3、免疫反应:登革热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当人体的免疫系统较弱时,可能会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如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调节免疫反应并改善症状。
4、继发感染:在登革热的病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发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进一步下降。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阿奇霉素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继发感染。
对于登革热患者,保持良好的护理和监测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健康问题,也可能导致类似的血液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专业的评估和治疗是必要的。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患者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肾血管性高血压怎么治疗好的快呢

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药物治疗、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控制病情。肾血管性高血压通常由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降压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或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挥作用,有助于降低血压。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若出现干咳、头晕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2、血管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肾动脉,改善肾脏血流。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轻中度肾动脉狭窄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遵医嘱继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管再狭窄。血管成形术可能伴随血管痉挛、夹层等风险,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3、支架植入术

支架植入术是将金属支架置入狭窄的肾动脉,保持血管通畅。该手术适用于严重肾动脉狭窄或血管成形术效果不佳者。支架植入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等抗凝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可能出现支架移位、再狭窄等情况,需定期复查血管造影评估支架状态。

4、生活方式调整

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可改善血管弹性。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这些措施均有助于血压控制。肥胖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

5、定期监测

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血压,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尿常规、肾动脉超声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若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血压升高症状,或发现血压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干预。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适量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豆制品,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自行增减药物,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