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口腔科

手足口病身上起水泡吗?

|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身上起水泡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通常会出现身上起水泡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斑丘疹。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传染性。

1、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或红色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疱疹多出现在舌、颊黏膜和硬腭等处,可能伴有疼痛感,影响进食。部分患者臀部、膝盖、肘部等部位也可能出现皮疹。

2、伴随症状

除了皮肤症状外,手足口病还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发热通常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持续1-2天。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疾病进程

手足口病的皮疹通常在发病后1-2天内出现,初期为红色斑丘疹,随后发展为疱疹。疱疹在3-5天内逐渐干燥结痂,一般不会留下疤痕。整个病程约7-10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4、重症表现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重症表现,如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5、护理措施

对于轻症患者,家长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疱疹以防感染。口腔疱疹疼痛时可给予温凉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发热时可适当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注意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一般需要2周左右。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玩具和物品,有助于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川崎病和手足口病的鉴别

川崎病和手足口病可通过发热特点、皮疹分布、伴随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川崎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草莓舌、手足硬肿脱皮,手足口病则以口腔疱疹和四肢末端疱疹为特征。两者在病因、并发症及治疗上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

1、发热特点

川崎病发热持续5天以上且对抗生素无效,体温常超过39℃,呈稽留热型。手足口病发热多为低至中度,持续2-3天,部分患儿可无发热。川崎病发热时伴随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等特征性表现,手足口病发热多与口腔疱疹同时出现。

2、皮疹分布

川崎病皮疹呈多形性红斑,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可出现卡介苗接种处红斑。手足口病皮疹为小水疱样病变,集中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及臀部,疱疹周围有红晕,一般不累及躯干。川崎病后期可见指端膜状脱皮,手足口病疱疹消退后无脱屑。

3、口腔表现

川崎病表现为口唇充血皲裂、草莓舌和咽部弥漫性充血,无溃疡性病变。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位于舌、颊黏膜和硬腭,破溃后形成溃疡伴疼痛,影响进食。两者口腔病变的形态学差异是重要鉴别点。

4、并发症差异

川崎病可并发冠状动脉瘤、心肌炎等心血管病变,实验室可见血小板升高和血沉增快。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干脑炎、肺水肿,但无心血管系统损害。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5、治疗原则

川崎病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抗炎,预防冠状动脉病变。手足口病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症需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两者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但川崎病需长期随访心脏超声。

家长发现患儿持续高热伴皮疹时,应记录体温变化和皮疹形态特征,避免强行剥离皮屑或疱疹。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流质饮食,观察有无嗜睡、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两种疾病均需及时就医,川崎病确诊后需定期复查心脏彩超直至成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