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通常要求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超过10个/高倍视野。尿红细胞位相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来判断血尿来源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对红细胞数量有一定要求,若尿液中红细胞过少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当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数量超过10个/高倍视野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尿红细胞位相检查需要留取新鲜中段尿,尿液标本应在1小时内送检,避免红细胞形态因时间延长而发生改变。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结果可能受到尿液酸碱度、渗透压等因素影响,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月经期留尿等情况。
若尿红细胞位相检查发现变形红细胞比例超过80%,可能提示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疾病。若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可能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感染等疾病。尿红细胞位相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必要时需进一步进行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发现血尿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憋尿,注意会阴部清洁,减少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饮食上避免高盐、高嘌呤食物,控制血压、血糖,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
产后大出血后遗症可能包括贫血、垂体功能减退、继发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产后大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处理。
1、贫血
产后大出血可能导致急性失血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程度与失血量有关,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如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严重贫血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片、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药物。长期贫血可能影响产妇恢复和哺乳功能。
2、垂体功能减退
严重产后大出血可能引发希恩综合征,导致垂体前叶缺血坏死。表现为产后无乳、闭经、畏寒、低血压等症状。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氢化可的松片等药物。垂体功能减退可能长期存在,需定期复查激素水平。
3、继发感染
产后大出血后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可能出现发热、恶露异常、下腹痛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感染未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盆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4、凝血功能障碍
大量失血可能导致凝血因子消耗,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广泛出血倾向、休克等症状。需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危及生命,需在重症监护室治疗。
5、心理障碍
产后大出血的创伤经历可能诱发产后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惊恐发作等症状。需心理疏导干预,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物。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帮助产妇度过心理危机。
产后大出血后应加强营养支持,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激素水平等指标。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头晕、发热、情绪异常等应及时就医。哺乳期用药需咨询医生,避免影响婴儿健康。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进行产后康复训练有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