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儿童中暑的症状主要有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发红发热、大量出汗或无汗、意识模糊等。中暑是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失衡导致的急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头晕
儿童中暑早期常出现头晕症状,表现为站立不稳、注意力不集中。高温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伴随面色苍白或潮红。家长需立即将儿童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散热,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降温。
2、恶心呕吐
中暑儿童胃肠功能紊乱会出现反复恶心呕吐,可能伴随腹痛腹泻。体液大量丢失易引发脱水,家长应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进食油腻食物加重症状。
3、皮肤发红发热
患儿皮肤触摸发烫且呈现潮红色,腋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这是体温调节中枢失效的表现,需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禁用冰水以免引发寒战。若出现皮肤干燥无汗提示热射病风险。
4、大量出汗或无汗
代偿期儿童会大量出汗导致衣物浸透,后期汗腺衰竭则出现无汗症状。家长需每10分钟监测一次体温,若肛温持续高于40摄氏度或出现抽搐,须立即送医静脉补液治疗。
5、意识模糊
严重中暑会出现嗜睡、谵妄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脑水肿。此时须保持患儿侧卧位,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窒息,同时紧急呼叫急救车转运至医院进行降温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预防儿童中暑需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活动,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并每15-20分钟补充水分。选择透气棉质衣物,车内勿留儿童独处。如发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先兆症状,应立即启动降温措施并就医。日常可准备藿香正气口服液、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但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右腹股沟斜疝手术后出现肿块可能与术后血肿、疝复发、切口感染、补片排斥反应或淋巴囊肿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超声检查、抗感染治疗、补片调整或穿刺引流等方式处理。
1、术后血肿
手术过程中小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局部血液积聚形成血肿,表现为质地较硬的皮下肿块,可能伴随淤青和压痛。早期可通过冷敷减轻肿胀,若血肿持续增大需在医生指导下行穿刺抽吸或手术清除。避免剧烈活动可降低血肿风险。
2、疝复发
腹压增高或补片固定不牢可能导致疝囊再次突出,形成可复性包块,平卧时可能缩小。需通过超声确认后考虑二次手术修补。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提重物和剧烈咳嗽,使用疝气带可暂时缓解症状。
3、切口感染
细菌侵入手术切口可能引发红肿热痛的炎性肿块,严重时伴有脓液渗出。需医生开具头孢克洛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配合伤口清创换药。糖尿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更需加强术后切口护理。
4、补片排斥
少数患者对疝补片材料产生异物反应,形成质地坚韧的肉芽肿,可能伴随持续隐痛。需通过CT评估后决定是否取出补片,更换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材料。术后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炎症反应。
5、淋巴囊肿
术中淋巴管损伤导致淋巴液积聚形成囊性包块,触诊有波动感,通常无压痛。较小囊肿可自行吸收,超过3厘米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必要时注射聚桂醇注射液促进粘连闭合。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每日观察肿块变化并记录大小硬度,2周内避免驾驶和久坐。饮食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若肿块持续增大、出现发热或剧烈疼痛,需立即返院复查排除严重并发症。定期随访复查超声直至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