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胆囊炎

胆囊炎的诊断依据

|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胆囊炎的诊断依据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朱欣佚
朱欣佚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副主任医师
胆囊炎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者结合能够有效识别胆囊炎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1、症状与体征
胆囊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其中,右上腹痛通常会放射至右肩部或背部,病程较长时可能伴随食欲不振。体检时,可发现右上腹压痛以及墨菲氏征Murphy征阳性,这些症状对于胆囊炎的初步判断具有指导意义。如果症状严重,尤其是伴随高热或明显黄疸,应尽早就医。
2、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可进一步确认炎症和胆囊功能是否受损。常见的指标包括: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体内存在感染性炎症反应。
肝功能异常:如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提示胆道受累。
C反应蛋白CRP增高:更进一步确认炎症的强度。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工具,具有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壁增厚>3mm、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或泥沙样淤积,可以明确诊断。CT和磁共振成像MRI则适合用于判断胆囊炎的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坏疽或脓肿形成。
在临床上,这些依据需要综合判断,一旦确诊胆囊炎,应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禁食、胃肠减压等,手术治疗以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为主。如果您有症状,应尽早就医以便获得详细诊断。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囊炎一点油都不能吃吗

胆囊炎患者并非一点油都不能吃,但需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并选择健康脂肪来源。胆囊炎发作期应避免高脂饮食,缓解期可少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总量控制在20克以下。此时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受损,高脂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建议选择水煮蔬菜、清蒸鱼等低脂食物,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禁用动物油及高温煎炸。部分患者对坚果、蛋黄等中度脂肪食物耐受较差,需根据个体反应调整。

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步添加优质脂肪,每日脂肪摄入可增至30-40克。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周摄入深海鱼类2-3次补充ω-3脂肪酸。少量坚果如杏仁、核桃可作为间食,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在15克以内。乳制品应选用脱脂或低脂类型,避免奶油、黄油等高饱和脂肪食品。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和微量脂肪相对安全,但油炸豆制品仍需避免。

胆囊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饮食习惯,每日脂肪供能比不超过25%。规律进食避免空腹状态,采用少量多餐制减轻胆囊负担。合并胆结石者应定期复查超声,若反复发作需考虑胆囊切除术。体重超标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缓慢减重,避免快速减肥诱发胆绞痛。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