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 胆囊炎

胆囊炎的病人为什么发抖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胆囊炎的病人为什么发抖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涛
李涛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胆囊炎患者发抖可能与胆绞痛发作、感染性休克、低血糖反应、药物副作用或合并其他疾病有关。胆囊炎是胆囊壁的炎症反应,通常由胆结石梗阻或细菌感染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分析发抖症状。

1、胆绞痛发作

胆囊结石嵌顿引发胆绞痛时,剧烈疼痛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全身肌肉震颤。患者常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绞痛伴右肩背部放射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缓解痉挛,疼痛严重时可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若合并发热或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需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

2、感染性休克

化脓性胆囊炎导致脓毒血症时,细菌毒素入血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出现寒战高热伴四肢颤抖。患者血压下降至90/60mmHg以下,皮肤湿冷,需紧急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扩容,同时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控制感染。休克状态下组织灌注不足会导致乳酸堆积,加重肌肉不自主收缩。

3、低血糖反应

长期腹痛导致进食不足或合并糖尿病使用胰岛素过量时,可能出现心悸出汗伴四肢抖动。快速血糖检测低于3.9mmol/L可确诊,需立即口服葡萄糖粉剂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胆囊炎患者术后禁食期间更易发生低血糖,需每4小时监测指尖血糖。

4、药物副作用

解痉药山莨菪碱片可能引起口干、视物模糊及手指细微震颤,通常停药后缓解。部分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出现药物热伴寒战,需更换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用药期间出现无法解释的颤抖应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5、合并甲状腺疾病

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胆囊炎发作时,应激状态可能加重手部细颤伴心率增快。血清游离T3、T4水平升高可确诊,需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口服甲巯咪唑片控制甲亢。老年患者还需排除帕金森病导致的静止性震颤,这类震颤在情绪紧张时加重。

胆囊炎患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刺激胆囊收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清蒸鱼、嫩豆腐等优质蛋白,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促进胆汁稀释。若颤抖伴随意识改变、持续高热或呕血黑便,须立即急诊处理。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囊窝积液情况,胆管支架植入者每3个月更换支架防止堵塞。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囊炎一点油都不能吃吗

胆囊炎患者并非一点油都不能吃,但需严格控制脂肪摄入量并选择健康脂肪来源。胆囊炎发作期应避免高脂饮食,缓解期可少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日脂肪总量控制在20克以下。此时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受损,高脂食物会刺激胆囊收缩诱发疼痛,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绞痛、恶心呕吐。建议选择水煮蔬菜、清蒸鱼等低脂食物,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禁用动物油及高温煎炸。部分患者对坚果、蛋黄等中度脂肪食物耐受较差,需根据个体反应调整。

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步添加优质脂肪,每日脂肪摄入可增至30-40克。优先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每周摄入深海鱼类2-3次补充ω-3脂肪酸。少量坚果如杏仁、核桃可作为间食,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在15克以内。乳制品应选用脱脂或低脂类型,避免奶油、黄油等高饱和脂肪食品。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和微量脂肪相对安全,但油炸豆制品仍需避免。

胆囊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低脂饮食习惯,每日脂肪供能比不超过25%。规律进食避免空腹状态,采用少量多餐制减轻胆囊负担。合并胆结石者应定期复查超声,若反复发作需考虑胆囊切除术。体重超标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缓慢减重,避免快速减肥诱发胆绞痛。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